新华网安徽泾县2月13日电(记者朱治德、詹婷婷)农历新年的热闹气氛还未散去,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的数家宣纸厂就开始投入忙碌的宣纸生产当中。
有着“千年寿纸”“纸中之王”美誉的宣纸,位列中国文房四宝之首,始于唐朝,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。宣纸的传统制作工艺在2006年被列入了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2009年又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
在宣纸的原产地安徽省泾县,至今仍沿用着明清繁盛时期生产宣纸的全部108道纯手工工序。12日, 记者来到位于泾县的中国宣纸文化园,对宣纸制作进行了“探秘”。
中国宣纸文化园旅游开发部负责人洪中荣告诉记者,经过鉴定,宣纸能有1000多年的“寿命”,因为其润墨性好、质地稳定、耐久、抗老化、不蛀不腐,得到了书画家的喜爱。
“宣纸这样的性质与它的原材料和制作工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”洪中荣告诉记者,宣纸的原材料是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,它们需要经过蒸煮、踏洗、石灰浸渍等反反复复几十道工序后制成皮胚,再由工人师傅搬运上山进行摊晒,这项工作劳动强度巨大、耗时耗力。
洪中荣说:“这些檀皮和稻草要在山上摊晒10个月的时间,通过风吹、日晒、雨淋、雷电等自然现象反复作用,使其自然漂白。同时,檀皮和稻草中易氧化的物质已去除,这样利于延长成品纸的寿命。”
摊晒后生产出的叫燎草、燎皮,经过洗涤后会被送到皮草选捡房进行挑选,把不合格的老皮挑出来,成功经过选捡的皮草料才能送到碓房。
记者走进门外写着“碓房”的房间,师傅们正通过舂碓分别敲打着燎草和燎皮,目的是把其中的纤维打碎。“燎皮经过一两千次的敲打,并且由师傅不停翻边后,形成一块长条,所以说宣纸是经过‘千锤百炼’生产出来的。”洪中荣说。